老栏目International co-operation

关注官方微信扫描关注河大商学院官方微信获取最新动态
关注官方微博扫描关注河大商学院官方微博获取最新动态

学院新闻 首页 > 老栏目 学院新闻 观点 > 正文

再遇江豚照见长江生机活力

作者: 时间:2022-03-30 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 


“十年禁渔做得好不好,江豚说了算。”最近几天,长江武汉段江面上江豚捕食嬉戏的视频引来不少人关注。从多年未见到随意偶见,翻腾的江豚是折射长江生态环境变化的“风向标”,也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“试金石”。

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,长江涵养着丰富的鱼类资源。其中,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,因为对水环境要求较高,因此也被誉为“水中大熊猫”。在过去一段时间内,受长江航运的影响、渔业的过度捕捞,致使长江水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,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,生物完整性指数也到了最差的“无鱼”等级。江豚的生存环境亮起“红灯”,数量一度减少到1000余头。一些地方也陷入了“资源越捕越少,生态越捕越糟,渔民越捕越穷”的恶性循环。

改变刻不容缓,修复迫在眉睫。近年来,随着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理念的提出,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、长江十年禁渔计划、长江保护法等旨在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,禁捕退捕的范围日渐扩大,污染治理力度之大、制度出台频度之密、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,各地织密织紧了一张保护长江生物资源的防护网。

人退水清,鱼繁鸟育。从水中不捕、市场不卖,到餐馆不做、市民不吃,让长江休养生息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。长江流域禁渔以来,曾经的“捕鱼人”变身“护鱼员”,多部门联动建立“水、陆、岸、天”一体化监管网络,一些地方搭建火情预警、大数据监控、非法捕捞预警等功能的“智慧渔政”系统……多管齐下,长江生物多样性迅速恢复,不少珍稀物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。当地渔政执法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表示,江豚的出现“证明我们的工作做的值得”“我们都感到很高兴,很有成就感”。有网友不无感慨,“给它们机会,也是给我们机会”。

也要看到,保护长江生物资源需要“雷霆万钧”之势,也离不开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坚持。尽管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,但成效并不稳固,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。从“长江头”到“长江尾”,从捕捞、运输到销售、餐饮,从做好渔民退捕安置保障到规范天然水域垂钓行为……只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跟得上、做得细、落得实,才能推动改变“大量生产、大量消耗、大量排放”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,发挥长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,重现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。

“江豚吹浪立,沙鸟得鱼闲。”某种程度上说,当江豚出现的场景不再成为新闻,更能映照长江生态的改善。多谋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善事,多干保护自然、修复生态的实事,多做治山理水、显山露水的好事,就能让鱼类多起来、水质好起来,还母亲河以生机、活力,还自然以和谐、美丽。






河南大学MBA教育中心|网站管理|河南大学主页|交流平台        |手机版|官方微博|官方微信|官方团委微博              河南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00258416-2        技术支持:蓝创科技  @2015 Business Shcool of Henan University新闻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