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河南大学商学院精心组织2025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本期聚焦五支实践团队,他们聚焦乡村振兴主题,分赴省内多地乡村一线,用专业学识丈量乡土中国,以躬身实践探寻振兴密码,在广袤田野间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。
沃野寻策,“权”启新程

7月12日,沃土寻策调研小组走进开封市曲兴镇双楼村展开实地调研。初入村庄,队员们便感受到村民的热情,访谈中多位村民表达了对河南大学长期帮扶的感谢。在村委办公室,调研组与村干部深入交流,详细了解改革成效与面临的挑战。团队还走访了村内纺织厂,与一线员工探讨集体产业带动增收的机制;在村哈密瓜种植大棚,种植户分享了土地流转后经营模式的变化,坦言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为发展特色农业注入了强劲动力。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改革温度,以访谈记录振兴故事,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改革内涵的理解,见证了集体经济惠及民生的生动图景。
遂心共富,产改新篇


7月15日,遂兴产改研习队前往驻马店市遂平县玉山镇进行调研。在村委负责人引荐下,研习队与刚从抗旱一线归来的悦庄村党委书记深入交流。书记结合本村实际,详细介绍了从“确权”到“活权”的改革实践。随后,团队与镇党委副书记等干部举行座谈,围绕“三变改革”等重点议题展开研讨。镇领导通过“一块地”“一口井”“一个合作社”等鲜活案例,系统阐释了村集体资产盘活与制度创新的发展脉络。队员们在躬身实践中深化了对基层治理的理解,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“三农”的担当。
深耕前付,细研产改


7月14日至19日,产权印记实践团扎根开封市前付村开展主题实践。团队在深入研学相关政策文件后,走访合作社,调研收集了村民近年来乡村发展的真实反馈,尤其是“新农人”群体探索特色农产品种植新道路的经验做法。多位受访者表示,作为河南大学定点帮扶村,学校在技术、人才等方面的持续支持,有效助力了经济发展,推动了乡村振兴。
沙窝问产,青年躬行

7月16日,沙窝镇调研队奔赴信阳市光山县沙窝镇,以实地走访、深度访谈的方式开展专题调研,为乡村改革振兴贡献商学视角与青年方案。团队通过与村委干部的座谈,详细了解了沙窝镇近年来的发展状况;深入吴湾村与村民开展访谈,切实感受到产权改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显著改善。村民王大叔谈到:“多亏了‘产改’把土地集中起来,我才能租到连片的地搞大棚蔬菜。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还能顾上家!”队员们既见证了土地确权证书上跃动的红印,也深刻感受到乡土阡陌间“产改”实施过程的温度。
智研阡陌,躬耕彰仪


7月5日至20日,阡陌智研先锋队深入新乡市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开展系统调研。调研过程中,团队采用实地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,全面考察村庄产业布局与集体经济发展现状。通过走访村会计、普通村民及村支书等多层次对象,调研队深入了解产改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与成效。此次调研不仅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案例,也彰显了青年学子扎根乡土、服务振兴的责任意识。
作为商学院2025年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的首站,“乡村振兴”专题调研活动,是课堂知识向广袤田野的生动延伸,亦是青年学子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联结。学子们在躬身实践中深化了对国情农情的认知,更以商科专业的视角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。后续,学院其他实践团队围绕文旅融合、产业升级、数智赋能等主题的调研成果也将陆续呈现。商学院将持续引导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、学以致用,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彰显使命担当,为绘就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壮美画卷贡献青春力量。